桐梓河流域水电站践行能源供给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时间: 2025- 07- 07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董林 字号:[ ]

在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水电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位于桐梓河的杨家园、圆满贯水电站,通过其卓有成效的生态保护实践,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谱写了一曲水电企业践行生态环保责任的绿色乐章。

能源供给与生态责任的有机统一。圆满贯水电站自2009年投产以来,与杨家园水电站共同承担着向贵州及周边地区输送清洁能源的重要任务。十余年来,两座电站累计发电35亿千瓦时,有效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380万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这充分体现了水电站在保障能源供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展现了企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

科技驱动的生态修复,构建鱼类洄游通道。为缓解水电站建设对鱼类洄游可能产生的影响,杨家园、圆满贯水电站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措施,创新性地建设集鱼设施,为鱼类构建了一条回归栖息地的生命通道。该集鱼设施的建设,体现了科技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电站组建了由生态学、水利工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深入研究桐梓河流域鱼类生态特征,详细调查流域鱼类生活习性,系统记录生态环境变化,掌握了流域鱼类生态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团队运用生态学理论,分析桐梓河鱼类群落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构建了供水、发电、生态三者和谐共生的近自然生态调度模型,为集鱼设施的科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精细化设计与运行,保障洄游通道的有效性。集鱼设施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鱼类洄游习性及需求。其内部的水流引导系统通过精确控制水流速度、方向和水位,模拟鱼类天然洄游环境,保障鱼类洄游的安全性与畅通性。同时,设施内设置不同类型的休息区和避流区,满足不同鱼类在洄游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在材料选择方面,采用环保无害材料,避免对鱼类及水体产生任何污染。这些精细化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措施,确保了集鱼设施的有效性,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洄游环境。

示范引领,推动水电行业可持续发展。杨家园、圆满贯水电站在生态整改方面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集鱼设施的建设,为区域内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协同发展树立了标杆,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价值。相关主管部门亦期望更多企业以桐梓河水电站为榜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