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项目以“一企一策”精准破题 打造风控全周期管理

时间: 2025- 07- 16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周强 字号:[ ]

在川西高原腹地,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巴拉水电站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严苛的合规要求,项目构建从风险画像到动态管控的管理体系,实现从“年终复盘”到“年初预控”的管理模式跃迁,打造风控全周期管理模式。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治理”的机制之变

“过去我们像‘救火队员’,年终报告里全是已发生的风险教训,现在年初就画出‘风险地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分管风控的领导肖成林在专题会上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  

这一转变源于管理逻辑的颠覆,过去每年末根据实际发生的风险事件编写报告,侧重事后总结。现在年初即组织跨部门风险预判,提前识别财务、运营、法律等4大类18项风险,制定54项预控措施。

公司在4月完成《风险管控清单》编制,较往年风险识别率提升60%,提前介入处置森林防火、边坡裂缝等5项潜在重大风险,有效节约应急成本。  

 四大战役解码高原风控难题 

针对马尔康市连续三年森林火灾预警,公司在110千伏输电线路,通过“人巡+无人机”方式每日巡检。同时,联合地方政府设置个防火卡点,开展输电线专项巡检36次,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实现防火责任片区“零火情”。  

面对汛期水淹厂房风险,公司联合参建方开展水淹厂房风险评估,建立防止水淹厂房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巡检力量和频次,制定防水淹厂房应急预案,通过提前启动防汛巡检、加固防洪挡板等措施,有效防范风险发生。  

在年初风险清单中列为“红色预警”的日部乡色江村边坡裂缝问题,公司提前布局,完成12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安装,建立位移数据预警模型;计划实施裂缝灌浆加固工程,较传统应急模式节约工期;通过预判风险影响范围,提前转移3户居民及幼儿园师生,实现人员“零伤亡”。  

改变以往合同争议年底集中暴露的困境,建立“法律预检”机制,标准化合同模板嵌入7大风险审查节点,今年以来,合同谈判效率有效提升,争议条款明显减少,实现履约“零纠纷”。      动态机制赋能持续改进

公司构建长效机制,将风险管控贯穿全年,通过召开风险识别专题会,确定年度《风险预警清单》,每季度开展专项风险治理战役,每月度进行体检,动态更新风险处置进度,计划年末对照年初清单开展效果评估,优化下年度预控策略。“过去年底写报告时总在反思‘为什么没早发现’;现在年初就把‘作战图’挂上墙,每个风险都有歼灭时间表。”风险管控专员感慨道。  

从“事后救火”到“事前防火”,从“年终复盘”到“年初亮剑”,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巴拉项目通过“一企一策”,将风险管控深度融入经营管理全周期。通过闭环管理模式,不仅有效降低风险事件,更推动巴拉水电站项目工期按期完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