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深耕技术创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
|
||||
|
||||
在全球能源革命与数字化浪潮交织的当下,电力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运维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自2020年公司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检修公司勇立潮头,以创新为引擎驱动行业变革,紧紧围绕电建水电开发公司提升“运维检一体化能力”的战略部署,将技术创新视为破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利器,以前瞻性的技术布局抢占发展先机,在标准制定、技术攻坚、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精耕细作,构建起坚实的竞争壁垒,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标准制定权突破:重塑行业话语权体系 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度量衡”,掌握标准制定权,就等于握住了行业发展的话语权。作为中国电建旗下唯一全程深度参与《小水电机组调速系统运行及检修规程》《小水电机组调速系统技术条件》两项国内首创能源标准起草的单位,检修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从“技术实力”到“市场话语权”的价值转化。 这两项标准的出台,不仅填补了小水电机组调速系统领域的规范空白,更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权威的技术准则。通过技术输出,检修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为跨区域业务拓展筑牢了标准护城河。在电力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标准制定权的突破,让公司在市场博弈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也为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核心技术攻坚:构建全链条创新成果矩阵 五年来,检修公司以“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场景应用”为创新主线,在电站检修工艺、小型恒频机组调试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形成了一系列技术突破集群。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其中,自主研发的多流域坝群健康在线监控与综合诊断平台深度融合物联网、AI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坝群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风险预判。 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平台可以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将设备故障概率大幅度降低,为水利电力设施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保障。这一平台的落地应用,标志着公司从传统检修服务向“智能监测+预测性维护”的技术服务商成功转型,也为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产学研协同转化:激活创新价值闭环生态 科技创新不能闭门造车,产学研协同是激活创新活力的关键。检修公司通过与西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起“高校科研—企业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高校的科研力量与企业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显著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五年来,公司创新成果丰硕,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还涌现出11项群众性创新成果。“2024年度中国电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研究课题成果三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有力印证了技术转化的显著成效。 专利坚守突破:以技术韧性铸创新护城河 在知识产权申请的征程中,重重难关横亘在前,专利授权周期漫长便是首当其冲的挑战。以《应用于大坝渗水检测的方法及系统》专利申报为例,从提交申请到最终获得授权,整整历时3年。申报期间,该专利3次被驳回,每一次驳回都意味着大量的修改与补充工作。 但这些挫折并未击退研发团队,他们迎难而上,持续深耕技术改进,不断完善申报资料。为确保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团队反复开展实验与测试,在实验室与项目现场间奔波无数次。尽管这大幅增加了专利申请的难度与时间成本,但他们始终坚守,最终让这项技术成功获得专利授权,也为公司技术创新版图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2024年12月,检修公司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了品牌价值与技术实力的双向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了创新价值闭环生态,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面向能源行业智慧化发展趋势,检修公司谋篇布局,在智慧运维、绿色检修、数字化技术等前沿领域启动战略部署。公司规划中的研发项目聚焦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低碳检修工艺、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等方向,每一个方向都瞄准行业发展的痛点和未来趋势。未来,检修公司将以“技术输出+服务升级”双轮驱动,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持续释放创新势能,向着建设行业一流电力检修企业的目标稳步迈进。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