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风采】在检修一线淬炼初心的“技术尖兵”
|
||||
|
||||
【编者按】电建水电开发公司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过去的五年,是公司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为不易的五年,也是干事创业热情高涨、破冰突围气势如虹的五年。为充分展现公司各条战线党代表风采,融媒体中心推出《党代表风采》专栏,通过展示各级党代表忠诚履职、践行党员本色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奋斗身影。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向身边党代表学习,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榜样力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在中电建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的水电检修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党员:他扎根一线26年,从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新手成长为技术权威;他带领团队攻克数十项检修难题,用创新思维为企业创效;他甘当“传帮带”的铺路石,让工匠精神在青年一代中传承。他就是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023-202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钟小华,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业绩的基层党代表。 爱岗敬业:把检修现场当“战场”的攻坚先锋 “党员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这是钟小华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夏特电站4号机组检修中,面对“不吊转子更换全部活动导叶”这一业内罕见的技术挑战,他主动请缨牵头攻关。当时,传统方案需吊出转子进行大修,不仅耗时两个月,还将产生高额检修费用。钟小华通过反复测算,提出“机坑内吊起顶盖更换导叶”的创新方案,仅用15天就完成全部更换工作,机组运行工况反而优于此前,为电厂节省成本超300万元,这项技术在集团内尚属首次应用。 在沙湾电站4号机组A修现场,作为项目部总工的他连续45天扎根工地,每天工作超12小时。当电厂提出检查推力轴承弹性油箱渗漏的需求时,他创新性地提出“拆机前测量弹性油箱压缩量”的方法,通过与历史数据比对,精准判断设备状态,避免了盲目拆机造成的损失。这种“把问题解决在现场”的精神,让他主导的柳洪电站3台机组进水球阀大修、沙湾电站转轮渗漏抢修等项目均提前完工,创造了“零安全事故、零质量返工”的纪录。 技术创新:用匠心雕琢每一个技术细节 从普通技术员到独挡一面的检修专家,钟小华的成长轨迹里刻满了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他深耕水轮发电机组检修领域26年,精通混流式、轴流式、贯流式等多类型机组的安装与技改,更擅长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技术成果。 在沙湾电站转轮操作架检查中,他设计的“机坑内下放转轮连接体专用工装”,解决了传统检查方式风险高、效率低的难题,该方案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而他编写的《沙湾电站机组A修工序工艺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轴流转桨式机组检修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在2025年1号机组A修中直接缩短工期10天,成为公司标准化检修的范本。 截至2024年,他主导编写的导水机构预装、重大设备吊装等7项施工技术方案,均成为集团内部培训教材;《一种盘车培训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的落地,更是让抽象的机组调试技术变得直观可学。这些成果背后,是他随身携带的“技术笔记本”——26年来记录现场数据、技术心得的积累。 传帮带教: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穷。”作为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高级内训师,钟小华把培养青年人才当作党员的责任。2023年全国水轮机工技能竞赛前,他为5名参赛选手量身定制培训计划,白天带他们在模拟机组上实操,晚上逐人复盘技术细节。最终,团队斩获全国团体第二名,创公司历史最好成绩。 在日常工作中,他创新“汛期现场课堂”模式,利用检修间隙开展“手把手”教学。青年员工李刘云记得,第一次独立操作导水机构调整时,因紧张导致数据偏差,钟小华没有批评,而是蹲在机组旁演示测量方法:“你看,控制环跳动量要精确到0.02毫米,就像医生把脉,差一点都可能误诊。”如今,他带教的12名青年员工中,已有6人成长为项目技术骨干,1人荣获“电建工匠”和“全国技术能手”。 作为四川省能源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裁判,他主导修订的实操评分细则,既坚守技术规范底线,又剔除不合理条款,保障了竞赛的公平性;参与审查的系统外单位培训教材,被指出17处技术瑕疵并全部修正,对方专门发来感谢信:“钟工的专业精神让我们敬佩。” 党员本色:用行动诠释初心使命 “他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同事们这样评价钟小华。2006年入党以来,他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柳洪电站检修期间,他组织临时党支部党员开展“技术攻关先锋岗”活动,带领团队攻克密封件安装等3项技术瓶颈,让党旗在检修一线高高飘扬。 生活中的他更是同事眼中的“热心肠”。谁在技术上遇到难题,他随叫随到;青年员工住房困难,他主动帮忙协调;疫情期间,他连续28天值守单位保障机组运维。这种“有求必应”的作风,让他连续获得电建水电开发公司2022年度生产管理先进个人、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从金沙江畔到岷江之滨,钟小华用26年的坚守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位基层党代表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水电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动缩影——他们如同一颗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铆在祖国的水电事业上,用实干与担当点亮万家灯火。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