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砥砺奋进铸人才方阵 奋楫前行启阿电新程
——阿坝片区发电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纪实

时间: 2025- 07- 11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张学连 字号:[ ]

近日,大渡河上游的巴拉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为川西北高原注入澎湃动力。这座电站的顺利投产,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里程碑,也是阿坝片区发电公司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锻造高素质运维人才队伍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阿坝片区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目标,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活人才发展动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育人”,锻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时针拨回2021年初春,面对在建规模最大的巴拉水电站接机运维重任,阿坝片区党委作出战略部署:将生产准备作为人才淬炼的“实战平台”。公司从黑水河、小金川流域5座电站抽调32名精锐,组建起涵盖全国技术能手、电建工匠的运维突击队,由副总工程师挂帅出征。

“从工程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让人才培养贯穿全周期”,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队伍进驻工地后,创造性实施“建管融合”策略。他们全程参与机组安装及设计论证,在100余次设备监造中培育系统思维;形成160余万字生产准备技术资料,在5200台设备安装阶段首创“数字身份证”赋码技术,构建起设备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智能档案,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更整理出脚木足河流域11年水文数据,为高海拔机组运行建立精准模型。

生产准备队员们从海拔1800米的阿水、2200米的小金转战2800米的巴拉,在2800米雪线之上,生理考验与技术攻坚双重加压。党员突击队用钉钉子精神破解高原运维难题,发扬“高海拔砺志、高标准立规、高质量答卷”的“三高”精神,系统构建并完善技术规程和运维图册,制定电力生产风险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开展水轮机组筒形阀系统稳定性研究、枯水期电站经济化运行等6项科技项目,聚焦高海拔、低气压、高电压、大洞室水电机组设备运维难题,将“远程集控、无人值班”的智慧运维需求深度融入电站建设各环节,让“建设+运维”双轨并行的管理模式在高原峡谷间落地生根。

阿坝片区党委书记表示,巴拉接机运维攻坚战验证了“人才强企”战略的前瞻性——这里输出的不仅是清洁电力,更是一套可复制的“高海拔人才养成体系”。几年来,片区干部队伍年轻化率提升42%、片区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突破400万元、片区创新成果五年翻番的数字背后,是“高海拔砺志、高标准立规、高质量答卷”精神的传承。站在新起点,这支历经锤炼的阿电铁军,正成为支撑公司新能源业务开发的尖兵力量。

战略领航,擘画人才发展新蓝图

片区党委创新构建“三维联动”人才治理体系,围绕公司经营管理、电力生产等中心工作制定配套制度21项,为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分解任务、落实人才政策创造了先决条件,形成“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基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评议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建考核权重提升至30%,推动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生动局面。

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公司打破传统选任模式,建立“三考四评”选拔机制。近五年累计开展岗位竞聘13场次,动态调整管理人员46人次,对外输送干部32人,干部队伍平均年龄由46岁降至40岁,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100%。“80后”干部中,既有研究生毕业的生技部主任李宏娟,也有从运维人员成长起来的阿水厂长“王伟”,年轻干部在智慧电站建设、黑水河流域治理、小金川分布式光伏、巴拉水电站接机运维等重大工程中勇担重任。

针对技能人才断层问题,公司实施“新锐训练”“干部素质拓展”“阿电工匠”“星级班长”“导师带徒”“百千万工程”“三鹰计划”等青蓝相接培育工程。建立涵盖12个工种、33项核心技能的培训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创建“何毅技能大师工作室”“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创新工作室”“巾帼创新工作室”“州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五年间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何毅等先进典型,成为保障8座水电站安全运行的“技术尖兵”。

平台赋能,打造人才培育新高地

坚持政治引领,厚培人才成长沃土。片区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培训力度,多年来形成“有教材、有题库、有课件、有试卷、有考评、有复合”的“六有”培训模式,搭建公司-部门-班组三级网络,举办40余个培训班,培训600余人次。公司充分运用教育培训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量身订制专业技能能力提升培训课程,开展中层管理人员和青年骨干培训,积极派员参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抽蓄运维管理培训、技能大赛专项培训等。同时,实现历年职称评审通过率100%。目前,公司正高级职称2人,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78人;高级技师7人。

抓实技能练兵,激发驱动效应。片区公司,按期组织举办涵盖特种作业类、运行值班、检修技改及各类通用工种的培训、技能竞赛、技能比武30多次,通过技能竞赛和技能比武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在省级和全国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如全国水轮机安装工大赛一等奖、四川能源企业职业技能大赛发电集控值班员赛一等奖、四川省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通过竞赛,深化“一岗多能”培育,打造复合型队伍。

实施协同联动,深耕人才育人。公司整合资源,规划建设春厂坝微型电站和科研基地,利用科普教育平台,吸纳青年投身新能源建设,培养新型电力系统人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生态优化,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精心培育“阿电工匠”。公司聚焦检修技改、设备管理等领域,鼓励员工申报创新课题,为员工配备高工、高级技师、工匠作为指导人,全程跟踪指导,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特色”。同时,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设立“阿电工匠”晋升渠道及各类津贴。目前,聘任三级专家7人,授予“阿电工匠”6人,高级技师4人,新增电建股份公司千人科技领军人才1人,万人科技青年人才1人。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公司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与西华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第二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自2021年与西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人才、实训等方面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合作开展的木坡水电站尾水渠治理研究,已受理3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2篇。

扎实开展“师带徒”活动。公司“导师带徒”制度已开展16年,累计培养150余名员工,形成完善的教育和考核机制。通过匹配最佳师徒关系,为新员工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同时为导师提供培训,2人获评电建股份公司高级讲师,1人获评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高级内训师,13人获评电建水电开发公司中级内训师。

 守正创新结硕果,砥砺奋进正当时。阿坝片区锚定战略目标,深化人才改革,以“阿电智慧”赋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用人才优势厚植能源绿色转型,持续书写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