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满格”赋能跨省保供,“硬核担当”点亮万家灯火
|
||||
|
||||
|
当寒潮裹挟着用电高峰来袭,2025年迎峰度冬保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从云贵高原的连绵山峦到湘江水畔的沃野平川,一条跨越三省的“能源动脉”时刻响应调峰保供指令,坚决扛牢电力保供责任,全力以赴稳发电保供应。截至11月9日,电建水电开发公司云贵湘片区年累计发电量达11.50亿千瓦时,完成年度计划的102.38%。这是云贵湘片区“三省五站”高效协同、攻坚克难的实践成果,也是电建水电开发公司以区域化运营为抓手,践行“守护万家灯火、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使命的生动缩影。 协同破局,构建跨省保供新格局 面对云贵湘三地山高谷深、站点分散的先天挑战,能源保供是一项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自2024年9月整合以来,云贵湘片区立足“一个团队、两家电网、三个省份、四家公司、五个电站”的独特运营格局,着力破解协同难题。 在管理机制上,云贵湘片区凭借“职能部门+区域总厂”的矩阵式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实现管理指令的纵向贯通与工作规范的横向协同,有效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2024年,云贵湘片区不仅超额完成全年发电任务及减亏目标,实现清洁能源100%消纳,更通过一系列增收节支的有力举措,同比减亏超过5000万元。 2025年,云贵湘片区通过存量贷款置换与利率下调等工作,累计节约财务费用约1300万元,为持续保供提供坚实的效益支撑。 科技引领,绘就智慧运营新图景 科技创新是提升运营效能、强化责任履行能力的核心驱动力。作为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首批水电站大坝“单北斗终端场景应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双试点,湖南桃源水电站成功将机器视觉识别变形监测系统引入大坝安全监测。该系统依托高清工业相机实时拍摄坝体,通过嵌入式识别算法精准计算靶标毫米级变化,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30%以上,实现从“被动排查”到“主动感知”的智慧监测变革。同时,项目创新采用“测量机器人+北斗静态网”融合技术,打造高精度坝区定位系统。 在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领域,桃源水电站完成25套泄洪闸门控制系统“换芯”工程,采用国产PLC替代原有进口设备,同步实施电源系统优化与监控平台整合。针对现地UPS电源维护成本高的痛点,项目创新采用厂用UPS电源进行替代,实现供电无扰切换,有效减少对敏感设备的冲击,提升系统整体可靠性。 电站班组构建“区域统筹+电站联动+专业支撑”智能化运维体系,通过“可视化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五座电站作业场景的全时段远程监控;利用微信小程序“考试助手”搭建便捷的员工学习考核平台;借助信息化的“两票”管理系统,形成“作业前风险预控-操作中全程录像-作业后分析总结”闭环管控链条。 这种“互联网+安全监管”新模式,推动安全管理从“人防”向“技防”升级,让数据成为驱动安全与效益提升的新引擎。 砥砺前行,筑牢安全生产生命线 2025年迎峰度夏关键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成为保供一线的中流砥柱。桃源总厂党员突击队成功迎战“沅江2025年第1号洪水”及台风“韦帕”;桐梓河总厂创新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模式,在“5.23”“6.25”洪水中实现精准削峰拦洪;沙阡总厂从容应对贵州暴雨……从沅江畔到黔山地,云贵湘片区电力人以坚定的“实干身影”筑牢电网稳定运行安全屏障。 为夯实安全基础,云贵湘片区以“穿透式”安全管理为抓手,建立“谈、罚、退”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四不两直”督查检查机制,强化“严、辨、控”过程管控,推动隐患整改效率提升30%。 在自主检修专项行动中,云贵湘片区统筹五座电站检修资源,以党支部为纽带开展“党员技术帮扶”,由党员骨干牵头攻克技术难点。桃源总厂首次自主完成3号机组C级检修、沙阡总厂自主完成机组C级检修、桐梓河总厂首次自主完成4台机组D级检修。云贵湘片区全年累计完成检修技改项目33项,以“零事故”成绩为能源保供装上可靠“安全阀”。 守护生态,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针对云贵湘片区内不同流域的生态特点,各项目公司实施精准化的保护举措。桃源公司聚焦长江重要支流——沅江的生态保护,连续十三年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在沅江流域放流鱼苗5000余万尾,形成了“以鱼养水、以鱼净水、以鱼护水”的良性生态循环,促进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桐梓河公司积极响应贵州省“将赤水河打造为贵州生态环境最优、生态景观最美、生态价值最大的样板流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典范”的战略部署,按期高质量完成过鱼设施建设,同步优化调整电站生态运行方式,实现水利功能与生态保护的最佳平衡,成功打通桐梓河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为流域鱼类种质资源保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注入“强心剂”。 双柏公司通过采用穿山隧洞引水方案,在保障发电效能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林地占用面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守护流域生物多样性,双柏公司每年常态化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鱼苗超100万尾,使礼社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5%,真正实现“截江不截流,发电不扰鱼”的生态和谐画卷。 队伍赋能,锻造协同先锋力量 云贵湘片区将人才培育作为激活发展潜力的核心引擎,为湘、滇、黔三省的发展注入强劲“电力动能”。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云贵湘片区大力推行中层干部“全体起立、竞聘上岗”,16个管理岗位100%实现公开选拔,两名青年骨干凭借在跨站协同工作中的突出实绩脱颖而出,树立“能者上”的鲜明导向。云贵湘片区科学搭建岗位发展平台,引导干部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谋划”转变。通过完善“岗位价值+工作绩效”薪酬分配机制,108个岗位完成了定岗定级并轨,一线检修班组因实现季度保供零事故获评优秀并兑现绩效,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针对“中层干部提能、青年骨干蓄能、基层管理强能、一线员工赋能”的全层级成长需求,云贵湘片区构建系统化“阶梯式”培养体系。中层干部通过“尚水学堂”为期15天的靶向培训提升战略引领能力;4名青年骨干赴阿坝、乐山片区进行跨省交流,学习跨区域保供协调和机组检修先进经验;基层班组长通过“理论讲解+交流研讨+主题答辩”的专项培训,提升“带队伍、抓生产、保安全”履职能力;一线员工则依托“师带徒”机制快速成长,导师在电站巡检、设备维护、故障排查的现场,手把手传授操作技艺、安全规范与职业素养。 一日凌晨2时20分,正安总厂2号机组突发配压阀渗油故障,党员导师迅速带领学员赶赴现场,以故障为“活教材”,仅用2小时便排除隐患,既保障了电力供应,更在实战中锻炼了队伍。 从能源保供的“民生温度”,到生态守护的“绿色深度”,再到人才培育的“赋能广度”与科技创新的“突破力度”,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始终以扎实的区域实践,将国企的责任担当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成果。未来,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将继续深化区域协同,强化责任落地,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书写更多高质量的“硬核”答卷。 湖南桃源水电站 电站一线人员现场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责任编辑:刘开燕)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