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风采】在水电版图上镌刻初心的“领航者”
|
||||
|
||||
【编者按】电建水电开发公司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过去的五年,是公司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为不易的五年,也是干事创业热情高涨、破冰突围气势如虹的五年。为充分展现公司各条战线党代表风采,融媒体中心推出《党代表风采》专栏,通过展示各级党代表忠诚履职、践行党员本色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奋斗身影。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向身边党代表学习,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榜样力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从湄公河流域到大渡河之畔,中电建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小川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水电事业最需要的地方。这位有着27年党龄的基层党代表,用“守初心铸辉煌、担使命创标杆”的实干精神,在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海外项目开拓、技术管理创新的征程上留下了深深足迹,成为新时代水电人践行使命的生动写照。 党建领航的“掌舵人” 让红色基因融入企业血脉 “党的领导是企业发展的根与魂。”这是李小川常对检修公司班子成员强调的一句话。作为检修公司党委“一把手”,他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基层党建创新中,他打造的“三色赋能 精修铸核”党建品牌成为行业标杆。 2024年沙湾水电站1号机组A修期间,他指导成立的“党员先锋岗”连续攻克3项技术瓶颈,提前8天完成检修任务;安谷水电站2号机组检修中,党员突击队创造的“双线并行作业法”被纳入公司标准化手册。 这种“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党旗插在工地上”的工作法,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攻坚克难的“桥头堡”,检修公司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 技术创新的“攻坚者” 以标准体系构建核心竞争力 走进李小川的办公室,书架上最显眼的是一摞厚厚的标准手册——从《南欧江电力安全工作手册》到《中小型水电站检修规程》,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技术标准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是他扎根水电行业30多年的深刻感悟。 在南欧江运维项目中,他主导编制的330项技术、管理、岗位标准,构建起海外水电运维的“中国标准”体系,其中老挝首部双语版《中文教程—电气工程》的发布,更是填补了当地水电教育的空白。 他带领团队完成的54项检修项目中,多项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典范:指导开展的南欧江流域电站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开创了电建水电开发公司自营海外大型试验工作的先河;推动升级的承修承试二级资质,让公司具备了更高电压等级设备的检修能力;在官帽舟运维项目竞标中,他主导制定的标准化运维创效方案击败多家竞争对手,实现外部市场开拓的历史性突破,用技术实力赢得市场话语权。 工匠精神的“传承者” 用国际化视野培育专业团队 “工匠不是守旧,而是在传承中创新。”李小川常说。为破解海外人才短缺难题,他创新推出“运维三化管理”模式,通过“操作规范化、工作程序化、岗位全能化”培养属地化复合型人才。在国内技术人员无法到岗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完成南欧江一至七级电站电气预试工作,不仅节省外委费用超500万元,更锤炼出一支能独立完成大型机组年检预试的“海外铁军”。 在人才培养上,他有着“十年树木”的耐心。2024年,他推动公开选拔4名中层干部,选派12名骨干前往抽蓄电站学习,储备19名抽蓄人才;在老挝,他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工程学院联合建立“汉语+技能”培训模式,选拔高技能人才,逐步建立属地化人才梯队。 这种“本土化+国际化”的培养模式,让工匠精神跨越国界,也让他主导的创新创效活动结出硕果——2名员工荣获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年度成果二等奖,检修公司35篇技术论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 党员本色的“践行者” 以初心使命书写海外答卷 2022年老挝洪灾期间,南欧江流域电站面临严峻考验。李小川连续坚守调度中心,指挥7座电站联动泄洪,确保下游数万民众安全。 “作为电建人,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南欧江项目履约的5年里,他累计驻外1600多天,带领团队克服疫情、自然灾害等多重挑战,实现“零安全事故、零环保投诉”的业绩,主动展现海外央企担当精神,被老挝国家能矿部授予“突出贡献奖”,同时荣获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十五周年“公司十大先进人物”等荣誉称号。 工作以来,李小川用行动诠释着“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国企党员干部标准。这位党代表的风采,不仅闪耀在一座座运转不息的水电站上,更镌刻在他为水电事业奋斗的每一个日夜中,成为照亮行业前行的一盏明灯。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