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当劳动节遇上检修季 电建人用汗水点亮光明
|
||||
|
||||
当春的暖意还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间迂回徘徊,五一劳动节的脚步已悄然临近,在这满溢着劳动光荣氛围的时节里,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大金坪水电站、洪一水电站却提前奏响了年度检修的激昂序曲。两座电站全停电检修的黄金窗口期仅有短短三日,恰似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马拉松,每一分每一秒都如沙漏中飞速流逝的细沙,珍贵得容不得半点耽搁。 在大金坪水电站3号水轮机组转轮室内,弥漫着金属、油渍与汗水混合的复杂气味,潮湿且沉闷。机械检修负责人卓武斜者身子蹲在直径不超过五米的转轮前,手里的超声波探伤仪紧贴着那道几乎不可见的细纹。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显示屏,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沿着安全帽的系带滑落。他被冰冷无情的钢铁包围着,显得格外渺小,但又如此不可或缺。每一次探头角度微小的调整,每一次信号反馈细微的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全身的神经。 “再向左半毫米。”卓武声音沉稳,在空旷的转轮室内激起巨大的回响。一旁的队友刘成荣小心翼翼地调整探头位置,而卓武的眼神始终未离开屏幕上那些跳动的波形。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很多人以为机器可以替代一切,但只有卓武知道,真正关键的判断仍然依赖于那双经过无数次实践磨炼的眼睛和那颗永远保持敬畏的心。 当显示屏上出现一个异常的波形反射时,卓武的眉头微微一皱,声音低沉而坚定:“裂痕比预想的更深,向母材延伸了约2毫米。”此言一出,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然而,卓武的表情却异常平静,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准备焊接预热,温度控制在120度左右。”他放下探伤仪,开始检查焊接设备。他明白这不是普通的焊接作业,水轮机转轮使用的特殊钢材对温度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材料性能突变,进而影响整个机组的运行安全。 卓武的手掌抚过转轮表面,感受着金属的肌理,仿佛在倾听一个受伤老朋友的哭泣。二十多年的检修生涯,让他的指尖积累了丰富的“触觉记忆”,能够感知到机器最细微的“不适”。 夜幕笼罩大地,厂房已陷入黑暗之中,可3号机组检修现场依然灯火通明。卓武在狭小的空间内休息片刻后又继续工作。“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卓武对大家说道。蓝色的电弧光在他专注的面庞上跳动,将他的影子投射在转轮室巨大的弧形墙壁上,忽大忽小,如同一个守护着钢铁巨人的跳动精灵。 凌晨三点,当最后一层焊道顺利完成,卓武亲自进行渗透检测,确认无任何缺陷后,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然而,他的工作远未结束,热处理、打磨、最终探伤等一系列工序还在前方等待着他。 就在修复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气温断崖式下降,厂房内温度骤降。这对焊接残余应力的释放极为不利。卓武当机立断,迅速组织人员搭设临时保温棚,并亲自监控温度变化。有年轻同事满脸疑惑地问道:“规程上没要求这么严格啊?”卓武目光深邃,语重心长地回答:“规矩是用来打破的,我们不能被规矩束缚住手脚。在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优抉择。” 经过不懈努力,3号机组转轮最终顺利通过所有测试,裂痕被完美修复。然而,卓武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奋,他只是轻轻拍了拍那个巨大的钢铁圆轮,眼神中满是温柔,仿佛在抚摸一匹被治愈的战马,轻声说道:“还能再服役十年。” 当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厂房时,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正洒在大坝上。没有人欢呼雀跃,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满足的光芒。他们知道,自己守护的不只是几台机器,而是这片土地上无数人家的光明与温暖。 (责任编辑:刘开燕)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