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四季度】能源保供的“度电必争”与“分秒必守”
|
||||
|
||||
|
在四川大凉山的崇山峻岭间,秋冬交替的山风已带着凛冽寒意,但在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雅甘凉片区的水电站里,却藏着一股“热气腾腾”的力量——近日,这片区域的电站提前完成年度发电量,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灯火。 这亮眼成果的背后,没有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有一群水电人日复一日地“死磕”日常:是汛期里趴在拦污栅前、徒手锯断缠死树枝的清污尖兵,是凌晨抱着工具包、跟停机时间赛跑的运维强手,是洪峰后系着安全绳、在闸门上撬原木的攻坚骨干……他们把“度电必争”刻在每一次清污里,把“分秒必守”融进每一场抢修中,用平凡的坚守,筑牢了能源保供的“生命线”。 烈日风雨里的“捞渣人” 栅前守住每一度电 今年汛期,极端天气频发,甲米河水电站大坝库区清污压力远超往年。大量的树枝、杂草以及生活垃圾缠成一团附着在拦污栅上,若不及时清理,栅差过大不仅影响发电机组出力,甚至可能被迫停机,造成电量损失。 “度电必争!”维护班的兄弟们把这句话刻在了心里。无论烈日把大坝晒得发烫,还是暴雨把工装浇得湿透,他们始终坚持每日进行捞渣清污,确保电量多发稳发。 一次,气象部门发布降雨预警,维护班梁俊、颜舜第一时间来到闸首驻守。夜幕降临,豆大的雨点密集砸向库区,水面上的树枝杂草、生活垃圾等漂浮物急剧增多,顺着水流不断涌向拦污栅,若不及时清理,会导致栅差骤升。两人迅速穿上雨衣、系好安全绳,操控着捞渣机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对准成团的漂浮物,一点点将其兜起、抬升……机械臂反复作业导致操作杆有些发烫,他们也只是稍作调整继续坚持。从深夜十点到凌晨四点,整整六个小时,两人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直到把拦污栅上的漂浮物清理干净,确认设备运行无虞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休息室。 这样的场景在汛期不断上演,暴雨中、烈日下,他们操控着沉重的机械臂,一遍又一遍将杂物打捞上岸,却没人喊一句苦、说一句累。 日复一日地“死磕”终有回报,栅差始终稳稳控制在安全区间,机组得以长时间满负荷平稳运转,水能利用效率一路攀升。盐源公司7月、8月、9月三月发电量连续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后,为提前完成年度发电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0分钟“闪电作业” 停机间隙抢出满发时间 “柳洪电站2号机组停机时间约2小时,可更换碳刷!”急促的指令从成都集控中心传到柳洪电站时,正是中午饭点,柳洪电站值守长闫崇俊刚端起碗筷,心猛地一沉,脑子却异常清醒——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分秒必争!”发电冲刺阶段,机组停机的每一分钟都格外珍贵。 闫崇俊立刻放下碗筷,火速召集王彬、乔鑫杰、唐果组成的驻站团队,直奔厂房,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作业随即拉开。“王彬准备碳刷与刷握,乔鑫杰、唐果拿专用工具,我去取抹布!”闫崇俊的分工清晰利落。现场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拆旧刷的“咔嗒”声、清积碳的“沙沙”声,以及装新刷时的精准对接——每个人动作娴熟如“老把式”,紧张却不慌乱,提前演练形成的肌肉记忆,让每一步都精准高效。 这份从容并非偶然。此前巡检时,他们就发现2号机组碳刷存在磨损隐患,提前备足了同型号新碳刷,反复演练过拆旧、清积碳、装新刷的全流程,工具也按作业顺序分类摆放整齐,就等停机指令下达。 原本预计耗时更久的作业,最终仅用30分钟便完成16支碳刷的全部更换。当设备恢复待命状态时,闫崇俊看了看手表,嘴角扬起笑意:“提前备好的‘功课’没白做,多抢出的时间,都是机组满发的‘机会’。” 洪峰后的“排险战” 50分钟移除闸门“拦路虎” 夏季一场洪峰过后,甲米河水电站的闸首泄洪闸门突然“卡壳”,一根粗大的原木被水流冲来,死死卡在闸门缝隙里,闸门无法正常落下。这不仅是设备安全的“定时炸弹”,更意味着宝贵的水资源会从缝隙中白白流走。 “险情就是命令!”维护班长陈章锦接到消息后,带着邓思龙、何运恒等4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湍急的水流拍打着坝体,高处作业的风险近在眼前,但陈章锦等人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快速勘查现场,定下“双线作战”方案:邓思龙一队落下检修闸门,为作业创造安全环境;陈章锦一队手动操作泄洪闸门,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得像“绣花”,生怕碰伤设备。 落下检修闸门过程中,又遇到了新问题——闸门轨道里卡了泥沙,运行速度比平时慢了一半。邓思龙立刻带着队员找来铁锹,趴在轨道边一点点清理泥沙,手指被轨道边缘划破了也顾不上包扎。另一边陈章锦带队看准时机缓慢动作泄洪闸门,不断尝试将原木挤出闸门缝。 经过50分钟的连续奋战,汗水浸透了队服,手臂酸得发麻,当原木被成功移除、闸门缓缓落下恢复正常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不仅是保住了闸门,更是为后续抢发电量‘存下了弹药’。”陈章锦擦着汗说。 “火眼金睛”辨隐患 0.2MPa差值里守住满发防线 “乔工!柳洪电站3号机组水导温度又报警了!”发电冲刺的关键节点,值守长闫崇俊急促的呼喊让电站气氛瞬间紧绷。此时3号机组正满负荷运行,温度已逼近临界值,一旦触发保护机制跳闸,冲刺年度发电任务节奏将被打乱。 电气专工乔鑫杰拎起工具包就往厂房冲,机械专责王彬紧随其后:“温度再涨,就真的扛不住了!”两人俯身趴在设备旁,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值,听着冷却系统的运行声——乔鑫杰的目光突然停在压力表上:“你看!2号技术供水泵出口压力,比其他泵低了0.2MPa!” 这极易被忽略的“微小差值”,正是冷却不足的“病根”。两人立刻分工:一边上报情况、办理工作票,一边拆检、调试、复位。两小时后,当冷却系统恢复正常,3号机水导温度逐步回落至安全区间时,晨曦已经染红了厂房的窗户。 “你们从0.2MPa里揪出隐患,真是守住了发电的‘生命线’!”闫崇俊看着乔鑫杰、王彬满是油污的工装,由衷感慨道。 从大坝前的“捞渣人”到停机间隙的“闪电队”,从洪峰后的“排险者”到辨隐患的“火眼金睛”,雅甘凉片区的全体职工,用责任与专业在水电保供一线“冲锋陷阵”。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用“度电必争”的坚守、“分秒必守”的担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力暖流”。 设备检修 (责任编辑:刘开燕)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