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风采】“基建先锋”二十载的水电长征
|
||||
|
||||
【编者按】电建水电开发公司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过去的五年,是公司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为不易的五年,也是干事创业热情高涨、破冰突围气势如虹的五年。为充分展现公司各条战线党代表风采,融媒体中心推出《党代表风采》专栏,通过展示各级党代表忠诚履职、践行党员本色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奋斗身影。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向身边党代表学习,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榜样力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巍巍帕米尔,高原入云端。 在祖国西极的帕米尔高原腹地,在克州新隆公司水电建设与运维的关键战场上,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基建管理部主任王海洋。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这位来自吉林白城的“水电老兵”,以出色的业绩、无私的奉献和共产党员的赤诚, 镌刻下新时代电建人的先锋足迹。 从最初在工地上地摸爬滚打到如今肩负重任的基建管理负责人,二十载光阴荏苒。安全帽下,是岁月印刻的风霜,更映照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信念与责任担当。在他身上,东北汉子的直爽坚韧与帕米尔高原的宽广深沉相融共生。办公桌上常年铺展着,标记密布的图纸,那是他无声的战场。 随着夏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告竣,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八村水电站项目核准被列为公司首要任务。但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紧迫前期工作压力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王海洋带领基建部迎难而上。 他们按照专业分工成立了攻关小组,果断采取“节点清单”“挂图作战”策略。将流程细化,将专题工作分解到人,责任压实到人,带领团队紧盯目标全力冲刺。 在日夜坚守,凝结了3000余公里的奔波轨迹和数十万字的各类专题报告。最终,团队以超常的效率和拼劲,高质量完成八村水电站关键前期工作,为项目落地筑牢根基。 202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灾害“袭击”了塔日勒嘎水电站,严重威胁生产经营秩序。灾害发生后,作为现场抢险的关键力量,他第一时间进驻现场,投身抢险救灾最前线。 在那些与时间赛跑的日子里,他每天头顶烈日穿梭于泥泞施工区,从协调机械物资到疏通阻塞道路,从排查次生隐患到解决突发问题,争分夺秒,日夜坚守,脚步从未停歇。 他的身影成为现场最令人安心的存在,在他的带动下,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为公司最终实现提前恢复流域发电目标扫清了障碍,最大限度挽回了损失,守护了高原的光明。 如果说抢险救灾是对突发危机的“应急大考”,那么夏特水电站的验收攻坚则是一场“收官之战”。作为公司年度重点目标,夏特水电站验收工作自启动以来,他统筹谋划,团结部门紧扣时间节点、全力冲刺。 枢纽工程和移民安置专项验收是重中之重。他牵头搭建平台,从现场踏勘到技术预验收,再到正式验收会筹备和意见落地,每个环节都细心把控,确保高质量完成。在移民安置专项验收工作中,他严格对照规范,高效推进验收计划报送和申请材料准备,为2025年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对于水电人来说,夏特水电站的泥沙问题是绕不开的“硬骨头”。水头高、多泥沙对机组磨蚀成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大威胁。面对困扰高原水电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他主动请缨、带头攻关,发挥自身技术专长,一头扎进技术资料堆里,翻遍国内外有关高泥沙河流的治理案例,结合帕米尔高原特殊环境,深入河段实地勘察,蹲守现场采集数据,向技术难题发起冲锋。 他常说:“要想啃下这个技术硬骨头,得先把泥沙的‘脾气’摸透,巧了,我就爱跟这‘脾气’较较劲儿。” 带着这股劲头,他深度参与的“高水头多泥沙河流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抗磨蚀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取得重大突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有效破解了设备安全运行瓶颈,保障了高原多泥沙河流电站稳定发电与供水。 今年6月,王海洋同志光荣当选为党代表,参加电建水电开发公司第三次党代会。这份崇高的荣誉,是对他二十年如一日扎根水电事业,无私奉献的最高褒奖。 从东北黑土地到祖国西极,从青葱岁月到两鬓染霜,他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热爱的水电事业。多项沉甸甸的奖励证书,见证着二十载的智慧与汗水;亮起的盏盏明灯,是他践行初心使命最动人的答卷。 “我是一只从白城飞来的‘白鹤’,帕米尔高原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园。”守护好这片土地的光明与水源,服务好边疆人民,是他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水电工作者无怨无悔的选择。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