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五年创新铸剑 科技阿电擎动未来
|
||||
|
||||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创新突破。自2020年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阿坝片区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扣“科技阿电、人才阿电”核心品牌,在水电领域技术攻坚、成果转化、平台搭建等方面交出亮眼答卷,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战略引领聚合力,创新引擎全速运转 阿坝片区公司构建“研发投入-项目攻关-成果转化-政策应用”全链条管理体系,“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2500万元,年均增长超20%,研发投入强度较“十三五”提升1.5倍。2024年,阿水公司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获财政退税92.5万元,开创系统内政策应用先河。该公司2023年获得市州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024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5年通过四川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完成从传统水电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的华丽转身。 围绕国家及省级重大科研需求,该公司与多所高校、科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分布式光伏与梯级小水电互补联合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省级科研项目《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与新能源系统联合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等重大课题,在高海拔水电开发、多能互补、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形成技术突破,填补该领域多项技术空白。 技术攻坚结硕果,创新成果赋能发展 在工程建设领域,阿坝片区公司直面高海拔、多泥沙等复杂工况挑战,交出多项“硬核”成果。针对木坡水电站尾水渠汛期淤积难题,采用“河道清淤+导流堤优化+生态护坡”综合方案,将河床年均淤积厚度控制在0.5米以内,年节约运维成本超80万元,成果入选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防汛减灾典型案例;柳坪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实现核心硬件100%国产化,装载“中国芯”实现水电机组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可控,全力保障了能源安全。 电力生产领域以“科技兴安”为导向,创新成果成效显著。“视觉AI清污系统”在柳坪水电站应用后,清污效率提升40%,年节约人工成本36万元;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装置全面采用国产化芯片,彻底解决“卡脖子”风险。“梯级小水电水光蓄互补系统”年增发电量约500万千瓦时,雅都闸首交直流微电网项目年提供绿色电能约15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吨,为“双碳”目标贡献“电建智慧”。 平台搭建强支撑,协同创新生态成型 阿坝片区公司构建“州级技术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三级创新平台体系,2023年阿水公司获评州级企业技术中心,2024年“何毅技能大师工作室”“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创新工作室”、2025年“巾帼创新工作室”相继挂牌,多年来,创新工作室与四川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共建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孵化10余项创新成果、工法和专利。累计申报知识产权53项(含20项发明专利),多次获得电建股份公司、水电开发公司、四川省行协等科技奖项,科技成果转化率从“十三五”末15%提升至30%。 春厂坝闸首源网荷储微网项目成为四川省首例“光伏+”保坝自备电源系统,项目示范刊登于地方官方媒体;雅都闸首交直流微电网实现“跟网+构网”协同工作,为新能源高渗透率带来的系统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人才培育夯根基,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以“阿电工匠”工程为核心,阿坝片区公司依托创新工作室,注重青年科技工作者培养,择优选拔形成“青年科技先锋队”,3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达60%,培育出电建股份公司“千人科技领军人才”“万人青年科技人才”“电建技能大师”等标杆人物。与西华大学联合共建“研究生实训基地”,年均培养专业人才20名,近三年选派50人次赴高校及标杆企业开展产学研交流。 该公司人才培育成效斐然:1人荣获电建股份公司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1人获全国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5人获得四川省级大赛各类奖项,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成就人才”的良性循环。 擘画蓝图启新程,“十五五”创新再出发 在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面向“十五五”,阿坝片区公司锚定“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以抽水蓄能、智能运维、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攻关方向。计划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年均新增1项,力争实现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启动“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建设“四川省多能互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水光储一体化调度”“多泥沙河流防淤防堵”等技术标准化输出。 聚焦春厂坝抽蓄电站宽幅运行控制、县域电网多能互补、多泥沙河流防淤等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该公司将构建“实时监测-智能诊断-精准维修”全链条运维体系,拓展“传统水电+新能源技术”双支柱营收结构,以科技创新驱动向“国内一流创新型水电企业”迈进。 五年创新路,砥砺再前行。站在第三次党代会的新起点,阿坝片区公司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勇攀科技高峰,让“科技阿电、人才阿电”品牌在川西北高原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责任编辑:刘开燕)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