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发展“四问”|足木足河流域片区以系统思维破题开新局
|
||||
|
||||
在国家“双碳”目标深入推进、能源结构加快转型的背景下,足木足河流域片区党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投资审计整改为契机,构建起“问题导向-系统治理-长效提升”的工作闭环,运用系统思维与改革创新回应“战略、效益、风险、党建”发展四问,积极探索片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答好“战略之问”,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找准发展方向 片区党委围绕“双碳”目标,突破单一项目思维,立足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系统性推进大渡河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开发。 目前,总投资16.7亿元、总规模39万千瓦的巴拉水电站水光一体化项目正有序推进,项目采用“水光互补”模式,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56.38万吨。同时,片区积极谋划光伏2期项目开发和达维电站周边抽蓄点位勘察,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依托下尔呷龙头水库约28亿立方米的调蓄能力,片区着力启动下尔呷电站前期工作,同时构建流域梯级协同调度机制,推进“水、光、蓄”多能互补系统建设,提升流域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答好“效益之问”,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提升价值创造 片区将效益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通过在巴拉水电站实施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和工程优化,实现有效节资;推行标准化施工与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持续降低成本。 片区党委将集团审计意见建议转化为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管理实践,投资管控前置到规划阶段,成本控制前置到设计环节,效益评估前置到决策过程的“三前置三同步”工作法正在逐步成型,建立健全从规划到运营的全链条管控机制。 目前,正系统总结巴拉水电站项目经验,提炼形成“流域清洁能源开发精益管理模型”,为公司后续项目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答好“风险之问”,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筑牢防线 片区系统总结巴拉水电站建设经验,构建并持续完善包含安全生产、生态保护与经营防控的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实践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方面,形成“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标准化流程,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生态保护方面,实施栖息地修复工程,推动4个水域被纳入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珍稀鱼类人工繁育技术体系。 经营风险防控方面,完善招标管理和保险理赔机制,建立全流程财税管控体系,通过融资成本管控、存量资产盘活和税收政策活用等措施提升经营效益。目前,正将经过实践检验的风险管控措施系统、标准化,转化为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 答好“党建之问”,在深度融合中转化政治优势 片区党委以“党建+精益管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审计整改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促进投资管控要求落地。打造“绿色巴拉”党建品牌,将环境公益诉讼应对和生态修复实践转化为全员行动自觉。 开展“攻坚精神传承”活动,锻造过硬队伍。片区党委强调,面对任务重、人手紧的挑战,全体职工必须保持奋进状态,践行“立刻办、马上动”的作风,紧盯审计整改、竣工验收与尾工处理,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展望未来,片区将紧扣“绿色发展与精益管理”目标,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推进巴拉光伏项目建设。二是深化精益管理创新,高质量完成审计整改及巴拉水电站后续工作,实现系统提升;三是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再上新台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片区负责人表示,将以审计整改为新起点,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系统思维谋划未来,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中展现央企担当,用实干与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