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高原红色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时间:2021-06-16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于元滨 字号:[ ] 分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红船上的一次会议,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百年风雨历程披荆斩棘,百年红色征程波澜壮阔,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时代的跨越,与人民一起共命运,跨过了一道又一道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一百年来,红船上那一抹红色火焰在中华大地上越发耀眼,无数革命青年怀揣着这一份红色精神为中国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与活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每一位优秀青年心中牢记的准则,也是每一位我身边默默奉献的青年不变的追求,每一位为松林河五一桥公司发展而默默坚守的电建青年不变的初心。

他们,是一面旗帜

2008年10月,五一桥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从此,一代电建青年高举的红旗在九龙河谷里迎风招展,他们有刚毕业的学生,有刚入行的新手,也有入职多年的得力干将,怀着一团炙热的火焰选择了大山里的坚守,选择了自己的长征,12年四季更替,4600多个日夜轮转。

对于我来说,入行已经是投产发电的4年之后,一颗好奇的心或许是自己选择这一行的初衷吧。记得初到五一桥,八九个小时的颠簸完全颠覆了我对坐车的固有印象,第一次看到如此高的山峦,第一次摸到教科书里真实的机组,第一次遇到一群坚守大山却依然活泼的团队,太多的第一次,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不久之后,我被分配到了运行班组,也遇到了工作经历中的第一位师傅。尽快熟悉全厂设备,完成从一名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是我当时的第一目标,“你现在刚入职,有问题一定要问,不然等到几年后有些问题再问别人就会笑话你了”,这是我师傅当时告诉我的一句话,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可能在别人眼里,运行工作是琐碎的,循规蹈矩的,而在我看来,它确是最全面的,最无可替代的。眼观、耳闻、鼻嗅,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动都需要他们及时进行调整,丝毫不能怠慢,在我师傅带我的1年间,他将他所知道的知识点毫无保留的教给了我,使得我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成长。记得2013年,是我第一次经历全停电工作,一堆繁杂的操作指令,复杂的操作任务,常常让他们加班加点忙碌到深夜,更是让初来乍到的我一头雾水,秉着“知而好问,然后能才”的态度,我将此次停电当成了最好的学习机会,面对我的种种疑问,他们依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为我耐心的讲解,此刻的他们,犹如大海中的明灯,犹如黑夜中的繁星,犹如山顶的旗帜,是指引,是光,是目标。12年来,他们的故事一幕幕的上演,有全停电检修后的放松,也有处理异常紧急情况后的释然,有完成全年发电目标后的喜悦,也有工作遇到阻碍后的苦恼,有同事之间不可避免的争执,也有同心合力后那一抹阳光般的微笑。无论怎样,他们的背后,始终都树立着一面旗帜,一面历久弥新、越发鲜红的旗帜。

他们,是一支队伍

从我踏入公司开始,“班组建设”的概念就在我脑海中扎了根,小至两人一组的运行班,大到几十人的运维值,它既是公司发展的细胞,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石,也是企业里一座座的桥梁,连接着我们之间的信任与包容。8年间,我见证了和我共同成长的他们,和我共同拼搏的他们,和我共同奋进的他们,在我刚入职的那几年,机组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故障,加班工作更是常有的事,不管多晚,一个电话大家仍会赶到现场进行事故处理,“我去找图纸,你们去找工具”,“运行的人员准备相关操作票”,这是那段时间里我最常听到的对话,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事故异常的处理考验的不是维护专业人员的个人技能,考验的是一个班组一支队伍的配合能力。对于他们,我觉得不需要用太多的词汇去赞美,去夸奖,数年间,大大小小数百个技改、消缺、检修项目的顺利完成就是他们成长的印记,也是人生经历最好的答卷。他们,一起经历过连续值守的疲惫,一起扛起过技术难题的压力,一起面对过设备消缺的难题,他们,有时会抱怨,有时也会苦恼,但更多的是对待自身工作时的干劲满满,生活中或许还有些稚气未脱的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出的却又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严谨、成熟与稳重,每次经历大的技术改造或检修,他们总是义无反顾的战斗在一线,累了,他们就靠着墙角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口水随意应付一下,从他们口中听到的最多是工作,讨论的最多也是工作,数据一遍遍的校对,工作面一个个的切换,换来了一路上不断成长的自己与同伴,换回了设备长久稳定的运行与公司漫漫征程路上的安全前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秉持的职业态度,他们才能始终如一的翱翔在高原的蓝天下,奔腾在川流不息的河谷里,战斗在高高飘扬的红旗下。

他们,是一面屏障

2020年,对于中华大地是不平静的一年,疫情的突如其来打破了原本祥和的新春佳节,也牵动了全国亿万民众的心,这一年,千千万万的80、90后,甚至00后青年扛起了全国抗疫战斗的千钧重担。春节的值守,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平常的轮班,这一次,却多出了“战疫”的责任,连续60天的值守,他们选择了克服困难,坚守岗位,迎难而上,互帮互助,通过四班三倒的形式尽量减缓了连续加班的疲惫,同时又保证设备巡检、缺陷处理等日常的工作一样没有少,守住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红线。

面对疫情管控下人员进出受限且全停电时间紧的工作压力,身披红色战袍的他们,再次冲在了战斗的最前线,在短短5天时间里将3号机组C修、隔离变压器渗油处理、龙溪沟电站厂用变、励磁变安全围栏变形裂缝增大的安全整改、龙溪沟4号机组闸阀旁通阀渗水处理、大电流设备检查、线路消缺等等10余项重点项目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面对冬季线路防火的重重压力,他们选择了脚踏实地的步步前行,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71根杆塔,数十公里的崎岖山路,留下了他们太多的足迹与汗水,一天的巡视结束,他们往往都已累的直不起腰,只有衣服间的片片尘土诉说着山峦间坎坷的征程与故事,而在我眼中,这一刻的他们,如早霞般明艳,如正午般耀眼,如晚霞般的绚烂。

“你说等我们值守结束,你回家还记得路吗?”“等你回去,你儿子还认得你吗?”,这是疫情值守期间他们常开的玩笑,没错,2020年或许是他们入职以来最深刻的记忆,也是最值得回忆的碎片,在公司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坚守岗位,,用责任和担当奏出了恪尽职守、志笃意坚的动人旋律,将防火防洪,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又一次的筑牢在了九龙河谷里。

一面旗帜引领了一支队伍,一支队伍筑牢了一面屏障,一面屏障守护了一方责任。在我身边,有这么一群80后,他们为人父母,普普通通,也有这么一群90后,他们思维跳跃,爱玩游戏,在00后眼中,他们不过是还占据着网络的“奇怪的叔叔阿姨”,是曾经上一代人眼中“垮掉的一代”,没有吃过生存的苦,未来似乎也不怎么靠得住,前有父辈的偶像,后有勇猛的追兵,他们是80,90后里平凡的一群人,又是我眼中不平凡的一支队伍,他们既是“孤独”的,也是勇敢的,但如今的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企业最完美的一代,能赶超过去的自我,能扛起当下的担子,能守护未来的责任,4600天或许只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新时代的长征路该怎么走,他们,自然会告诉你。

作者:于元滨,男,四川中铁能源五一桥水电有限公司主值班员,2012年参加工作,担任五一桥公司团支部书记,曾获得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征文比赛优秀奖。

(责任编辑:刘开燕)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